当前位置: 首页 知识资料 太原市城市图书馆建设如何破解“一座难求”?从空间利用到数智赋能的实践路径

太原市城市图书馆建设如何破解“一座难求”?从空间利用到数智赋能的实践路径

2025-10-16

国庆假期,太原市的阅读空间里满是沉浸在书香中的身影。高二的刘同学正在市图书馆对着试卷奋笔疾书,从初中开始就有来这学习的习惯,一般一待就是一整天,到晚上七八点再走。他说这里氛围自律,看手机的时间少了,学习效率比家里高很多。山东游客刘芳特意来“打卡”,太原是一座有书香的城市,太图“书本”式建筑和“书院”布局,颜值真的挺高。滨体社区阅读室里,67岁的徐烨戴着老花镜边看书边做笔记,孩子们去旅游了,我更喜欢这里的安静。

这份高人气,既体现了书香社会的建设成果,也带来了新的挑战。2024年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13.4亿,图书馆已然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数据背后,是居民对阅读空间的迫切需求,也折射出部分场馆“一座难求”的困境。

如何破解这一困境?挖掘“旧”空间的“新”价值是有效路径。海南省图书馆近年先后创建传统文化图书区、艺术图书区、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新型阅读空间,并将前两个馆的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8点半。优化空间利用不仅增加了坐席,还通过新型场景引流,带动了书籍借阅量的提升。这种“旧空间、新玩法”,让图书馆的资源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。

科技赋能则让阅读服务更精准、更便捷。威海市图书馆引入专业物流公司,建立图书流通大数据系统,分析城市书房的借还量及馆藏量,合理调配图书,保证及时更新。温州市图书馆上线“智慧城市书房”平台,覆盖135家城市书房,提供书房信息、数字阅读、积分查询等服务。这些数智化应用,让图书馆从“物理空间”升级为“智慧空间”,不仅解决了图书流通的问题,还提升了读者的体验感。

地域文化是城市图书馆的“灵魂”,让阅读更有温度。扬州三湾城市书房融合传统水岸建筑,成为古运河畔的书香风景线;杭州将茶文化引入城市书房,林下书院入选省级“非遗茶空间”;温州清风城市书房以俚语为主题,推出“俚语咖啡”。这些特色空间把地域文化、生活方式与阅读场景深度融合,成为有活力的文化新地标。

在太原市,也有企业参与到城市图书馆建设中。太原研集考研自2021年集团化运营以来,业务涵盖城市图书馆建设运营、社区教育综合体建设等。依托前期积累的大数据和资源整合能力,他们将为城市图书馆建设注入新活力,用科技推动教育资源共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