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知识资料 太原市城市图书馆建设要点:破解“一座难求”与打造地域文化新地标的实践策略

太原市城市图书馆建设要点:破解“一座难求”与打造地域文化新地标的实践策略

2025-10-16

六年级小学生邓敏早上6点半就到达24小时自助图书馆,终于抢到一个独立座席;29岁的林传程每天打卡24小时自助图书馆,学习时间10个小时起步……如今,到图书馆去学习日渐成为城市新风尚。与此同时,一些城市图书馆“一座难求”也引发广泛关注。这些真实场景不仅反映了城市居民对图书馆学习空间的迫切需求,也是太原市城市图书馆建设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。

数据显示,2024年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13.4亿,图书馆已然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在太原市,随着考研、考证等学习需求的持续增长,图书馆的“热度”不断攀升,如何提升承载能力、优化服务体验,成为建设的关键方向。

如何破解“一座难求”的困境?“旧”空间,“新”利用,挖掘潜在使用面积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图书馆的承载能力。海南省图书馆近年先后创建传统文化图书区、艺术图书区、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新型阅读空间,并将前两个馆的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8点半。太原市可借鉴这一思路,通过调整现有图书馆的空间布局,增设24小时自助阅读区、主题图书区等新型空间,延长开放时间,充分挖掘现有空间的潜力,缓解坐席紧张问题。

除了空间优化,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也是城市图书馆建设的重要要点。以文化为核,打造彰显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,城市书房不仅是阅读场所,也是读者感受城市文化的一扇窗口。坐落在古运河畔的三湾城市书房,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水岸建筑中水榭和画舫的精髓,成为扬州市一道亮丽的书香风景线;杭州将茶文化引入城市书房,林下书院、径山书院入选省级“非遗茶空间”,读者可尽享书香与茶香;温州的清风城市书房以俚语为主题,在饮品开发中融入方言文化元素,创新推出了“俚语咖啡”(来源:四川省情网)。太原市拥有晋商文化、汾河文化、非遗项目等丰富的地域资源,可将这些元素融入图书馆建设,比如打造晋商文化主题书房、汾河生态阅读空间、非遗体验书房等,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太原市的地域文化魅力,使图书馆成为城市的文化新地标。

随着科技的发展,数智赋能成为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关键抓手。通过数智赋能,升级阅读服务效能与体验,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,将推动城市书房迈入数智化发展新阶段。比如,威海市图书馆引入专业物流公司,建立了专门的图书流通大数据系统分析城市书房的借还量及馆藏量,合理调配图书,保证城市书房图书的及时更新;温州市图书馆上线的“智慧城市书房”平台,覆盖全市135家城市书房,为读者提供书房信息、数字阅读、个人足迹、积分查询、附近城市书房推荐等多种数字阅读服务(来源:四川省情网)。太原市可依托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建立图书流通大数据系统,分析读者的借还习惯,合理调配馆藏图书,保证图书的及时更新;开发智慧图书馆平台,为读者提供附近书房推荐、数字阅读资源、个人阅读足迹查询等服务,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。

太原研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目前主要业务包括:城市图书馆建设运营、社区教育综合体建设运营、中国研究生招考数据资源总库建设运营、全专业1对1私人订制考研/保研辅导服务。创办之初,公司专注于研究生招生信息、数据、资源的整合共享,通过深度应用大数据整合、智能算法构建【研究生招考数据资源总库】平台,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方案制定。十年发展点滴凝聚,研集发展成为拥有5千平米独栋学习社区、8所高校线下工作室、61万条数据库信息的一站式研究生资源服务平台。依托大数据整合与线下服务经验,太原研集考研可为太原市城市图书馆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与运营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