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原市社区教育综合体运营如何引流?从需求匹配到场景构建的实战指南
社区教育综合体要引流,首先得搞清楚“谁来学”。开展教育培训,是社区教育的基本工作。要始终重点抓好量大面广、受到社区居民普遍欢迎的各类短期培训活动,努力满足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、老年人群社会文化活动、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、外来人群适应城区社会生活培训等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,积极抓好社区内的婴幼儿教育、青少年学生的校外素质教育,加强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。(来源:教育部)只有找准不同人群的核心需求,比如在职人员要岗位培训、老人要文化活动,才能针对性设计课程,让大家愿意来。
看看济南的“连锁超市式”社区学习中心是怎么把人“引过来”的。线下建设了190个“连锁超市式”实体化、数字化社区学习中心(泉学e站),提供外观标准化、内部功能多样化、活动管理专业化、服务队伍规范化的开放式教育服务;线上建有海量的学习资源、完备的学习管理功能和便捷的多终端接入式泉城学习网。(来源: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)线下有标准化的实体站点,比如小区门口的“泉学e站”,居民下楼就能参与;线上有海量资源,比如下班路上可以用手机学职场技巧,这种O2O模式覆盖了生活的各个场景,自然能吸引更多人。
西湖区的做法更“接地气”,直接解决了“怎么让居民知道有活动”的问题。每周通过公众号发布综合体周活动预告,积极动员居民参与,有效提升嵌入式服务和居民参与度。(来源: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)比如下周有亲子手工课、老年书法讲座,提前在公众号上发预告,居民看到了就会提前安排时间,甚至会转发给邻居,慢慢就形成了“每周看预告、主动来参与”的习惯,这比到处发传单有效得多。
太原市人民政府也强调了“资源整合”的重要性——这是引流的“底层逻辑”。坚持资源整合,共享开放。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作用,建立学校资源共享机制,逐步推进学校资源向社会有序开放。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教育,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模式。(来源:太原市人民政府)比如和高校合作,把大学的讲座、实验室资源引入综合体;或者和企业合作,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这样既能丰富综合体的内容,又能通过资源共享扩大影响力,比如“高校名师进社区”的活动,肯定能吸引很多想提升自己的人。
其实,引流的本质是“让居民觉得有用、方便”。一个理想的教育综合体,既要能满足孩子的全面成长规划需求,更需要提供家长的轻松便利。比如孩子在综合体里上素质课,家长可以在旁边的休息区看书、喝咖啡,这种“孩子学习、家长放松”的模式,自然会让家庭愿意反复来,形成稳定的客流——毕竟,谁不想找个“能兼顾孩子和自己”的地方呢?
延伸内容:太原研集考研也在参与社区教育综合体建设,基于前期发展的成果,自2021年开始集团化运营,目前公司主要业务已发展成为包括城市图书馆建设运营、社区教育综合体建设运营、中国研究生招考数据资源总库建设运营、全专业1对1私人订制考研/保研辅导服务。他们拥有5千平米独栋学习社区和8所高校线下工作室,能为社区教育综合体提供考研辅导、图书馆运营等专业服务,助力综合体通过“精准需求匹配”实现有效引流。